2007年8月29日 星期三
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
全球股災過後 我的錢該放哪裡?
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爆全球大股災,在FED調降重貼現率兩碼後,暫時化險為夷。不過,這次風暴的長期影響卻值得深思。
全球房地產景氣可能降溫引發次級房貸風暴的遠因是來自美國二○○○年以後的低利率政策,聯邦基金利率最低曾降到一%。因房屋貸款利息負擔的大幅減輕,帶動美國房地產景氣大好。而在房地產行情持續上漲下,連信用不佳、較無力支付房貸利息的購屋者,也能以次級房貸取得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。
雖然,這些信用不佳的購屋者進入市場,使房地產景氣更熱,也使經濟景氣更佳。不過,FED自二○○四年六月展開十七次的升息後,情勢有了重大轉變。
因聯邦基金利率由一%大幅調高到五‧二五%,房屋貸款利息負擔大增,再加上房價又回跌,雙重壓力終於引爆了次級房貸風暴。雖然,FED在八月十七日調降重貼現率兩碼,使風暴暫時平息,但是,這次風暴對經濟、金融等方面的長遠影響,卻值得深思。
首先,因信用緊縮,全球經濟活動可能受影響,但降息的可能性也因而增加。
原已疲弱的美國房地產景氣可能因信用緊縮而更加疲軟,而房地產景氣走低又會影響美國經濟景氣。再如這次受次級房貸風暴衝擊也相當大的英國,近幾年房價已大漲了一倍,在房地產行情已高的情況下,受次級房貸風暴影響,是否房地產景氣也會因而下滑?
因此,次級房貸風暴的衝擊可能並不侷限於美國,尤其在目前全球房地產行情都位於高點的情勢下,風暴的長遠影響是否會因信用緊縮而導致房地產景氣走下坡,並進而影響全球經濟景氣?都是未來應仔細觀察的趨勢。
原物料景氣復甦已有五年多,而推動原物料景氣復甦的動力固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需求大增,但歐美房地產景氣復甦所帶來的動力卻是被忽視的重要力量。
營建業一向是帶動景氣的重要火車頭,而房價上漲使個人財富增加,也使個人舉債的能力提高,都能促進消費的增加,進而推動經濟成長。因此,歐美房地產行情上揚所帶來的需求,也是推動這波原物料景氣的重要力量,尤其是在全球原物料市場的需求結構中,歐美的比重又遠大於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。因此,雖然中國大陸的需求仍強,但若歐美的需求轉弱,是否會使原物料景氣走下坡?
另外,推動原物料行情大漲的動力,除了實際的需求外,也有相當大的比重來自投機資金的炒作,如今,次級房貸風暴使原物料市場的需求受到影響,也會壓抑市場的投機氣氛或投機資金的來源,是否會使超高的原物料行情受到更大的壓力?因此,風暴發生後,原物料行情即隨之重挫,顯然是一個重要的警訊。
股價超跌是撿便宜好股的良機
再從資金面的角度來看,次級房貸風暴發生後,因金融市場的混亂,部分基金、連動債等無法立即贖回,而發生短期信用大幅緊縮的現象,也導致外資大賣、資金大舉回流歐美,因此,亞洲股市的跌幅甚至超過風暴中心美國。不過,待風暴過去,投資資金重新尋求出路時,會選擇哪個地區?
目前全球經濟成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中國大陸,尤其,明年的奧運就在北京舉行,也可帶來不少商機,因此,就未來經濟成長潛力比較,亞洲地區顯然比受次級房貸風暴肆虐的歐美地區更強,也應是更佳的投資選擇。
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使亞洲經濟受到重大衝擊,因此,一九九八年七月爆發LTCM事件後,資金大量回流歐美,而這次次級房貸風暴之後,亞洲經濟成長潛力卻優於歐美,與九年前的情勢相反,是否也會使資金的長期流向做相反的抉擇?也是未來值得觀察的可能變化。
再看實際影響,次級房貸風暴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應最大,對亞洲或台灣的實際影響應不如美國,但亞洲股市成為外資的提款機,導致亞股的跌幅超過美國,就長期的角度來看,其實相當不合理。
而即使以美股的總跌幅一○‧七%計算,台股的跌勢也應只到八七五五點,何況台灣經濟所受的衝擊又遠低於美國。因此,台股極不合理的超跌勢必醞釀短線大反彈,八千八百點應是不難看到的目標,而若攻勢強一些,應有機會挑戰九千點以上,甚至九二一九點。
但反彈之後,上下震盪、持續打底整理的可能性相當大。而因極不理性的超跌,也使大盤再跌破七九八七點的可能性極低。
不過,若短線反彈過強,甚至直攻九千八附近,則不排除是M頭格局,那麼,長線趨勢反而須進一步觀察,是否因全球經濟轉差,後市將步入空頭市場?
然而,不管長線趨勢是多或空,短期內可確定掌握的是超跌後的大反彈行情,尤其,因不理性超跌,不少業績展望不錯的好股被錯殺,目前正是逢低撿便宜貨的良機。
股價,到底有沒有記憶?
要真正了解一件事情,就得親身體驗,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。四十年前剛開始研究湍流時,我正在哈佛潛心研究棉花價格與尼羅河。我研究湍流的契機,其實是溫哥華教授羅伯特‧史都華(Robert W. Stewart)的一場演講,而史都華教授在這方面有極為豐富的數據。科學家們給一艘退休的老舊潛艇,裝上長長的鼻子,在其尖端配上錄音設備。然後駕著潛艇在美國華盛頓州西北部普捷灣(Puget Sound)湍急的橫流漩渦中穿梭。結果,收集到非常豐富的湍流數據。
到溫哥華拜訪時,我請他們讓我聽錄音的結果。「不可能有發現的,」他們告訴我。因為錄音帶播出時,高音頻跟低音頻的落差很大,大多不是人耳所能聽到的頻率。我說,至少可以將錄音帶的轉速加快或放慢吧?我堅持要聽。跟當時還相當原始的機器搏鬥一番之後,他們終於答應我的要求。
我們坐著靜靜地聽,專心地聽。響亮的高音,接著是低沈的隆隆聲;又是高音,接著轟隆的低音。調整錄音帶的轉速後,情況依舊。大多數聽過錄音的人可能會說,這是一陣其間夾雜著低音的高頻雜音,但假如他們肯花點時間研究並分析高、低音比例,就會發現:湍流的聲音其實時而爆發、時而暫停,而且符合碎形的形態。潛艇的長鼻子行經之處的一度空間直線,並非快速水流與慢速水流的長時間交替。相反的,若以三度空間來看,那是由無數漩渦和洪流構成的複雜形態,從行程開始到結束──所經的時間與空間都可無限延展──皆息息相關。
那次經驗,成了我整套金融市場理論的基礎。湍流的特性很明顯存在於價格走勢圖中,走勢圖中變化特別劇烈的部分,會跟整體呼應。還有一組數值(多碎形光譜)可以描述這個尺度現象。走勢圖也具有長期相關性,也就是說,此時此地的事件,會影響其他地方以及未來的事件。
跟湍流一樣,價格波動的幅度很大,不是鐘形分布可以解釋的;跟湍流一樣,價格變動也有聚集現象;跟湍流一樣,價格變化是非連續性的,會從一個數值跳躍到另一個數值;此外,價格變動的形態大致可以用一組數學規則來解釋,這也跟湍流一樣。這些是非常大膽的主張,隨著本書一路推演下來,證據與理論一點一滴地呈現。在「湍流」這個比喻中,它們匯流在一塊兒。
市場為什麼如湍流般劇烈變動?我是個科學家,不是哲學家,因此只能大膽地進行猜測。動亂的根源之一,可能是市場以外的世界,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「外部因素」。一九六○年代初期,研究「尺度現象」與「長期相關」這兩個湍流的重要特徵之後,我隨即發現,其他許多自然與經濟現象,都有相同的特徵,而這些現象可能會影響價格變動,造成類似的形態。
舉例來說,我發現油礦的分布,有所謂的尺度現象,即小型礦藏很多,而大型礦藏只有少數幾處。南非的金礦、鈾礦和鑽石礦藏,都有相同的現象。暴風雨和地震也是如此。
不難想像,這些現象會有連鎖反應。天氣影響收成,收成影響價格。石油、金礦及其他礦產等天然資源的分配影響供給,進而影響價格。企業界也一樣,一個產業內企業規模的大小,上自微軟、下至無數小型軟體公司,也符合尺度現象。企業規模影響利潤,因此也影響股價。
湍流的另一個特徵--長期相關性,同樣隨處可見。以小型國家(比如瑞典)為例,所有大型企業都直接或間接地有生意往來。富豪汽車(Volvo)採行的措施,對紳寶汽車(Saab)有影響,比方說,推出可能搶走對方市佔率的新款汽車。而紳寶以更豪華的新車應戰,將衛星定位系統改成標準配備,不需另行購買,於是易利信(Ericsson)開始大賣衛星定位系統接收器。就這樣,連鎖效應在瑞典境內繼續發酵,像滾雪球一樣,甚至逐漸擴展到鄰近的芬蘭,以及芬蘭企業諾基亞(Nokia),還有挪威及挪威國家石油公司(Statoil);超出這個範圍後,雖然力道愈來愈小,但全球各地經濟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。試想,若在美國這種較大的國家發生類似情況,一家企業的舉動會牽動多少更複雜、更重大、更有力的連鎖效應?
最後,再想像一下:全球經濟是一間滿是鏡子的房間。所有企業只要發光,就會傳達、扭曲、或減弱經濟訊號。這些訊號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減弱,但可能得耗費數個月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,才會弱到完全消失。這,就是經濟的長期相關性:所有事件不管發生得多遠、發生在多久以前,都會牽動其他事件的演變。
我比較喜歡理論謹守本份,沒有數據或沒有適合的數學工具證明,就不該夸夸其詞。數據讓我能夠客觀地以數學理論,解釋為什麼金融市場有如湍流。在金融研究更有進展之前,我們只有靠自己的想像力,揣摩市場是怎麼運作、又為何會這樣運作。(本文摘自新書《股價、棉花與尼羅河密碼》,早安財經文化提供)